编者按: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7月28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烈日下,一条约15.5公里长的输水“动脉”正在黄河岸边加速成形,即将破解韩城尤其是韩城北部区域长期结构性缺水问题,这便是禹门口抽黄改造工程。
7月30日,走进工程建设现场,青山间,黄河水奔腾不息;厂房内,身着安全装备的工人来回穿梭检查。动静之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建设画卷。
据了解,禹门口抽黄改造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99亿元。主要建设一级取水泵站、泥沙处理站、二级加压泵站、输配水管道及附属设施。工程起点位于黄河干流龙门大峡谷出口上游右岸,终点位于龙门镇马庄村西侧,设计年取水量2035.41万立方米。
“黄河水的最大特征是泥沙含量大,我们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最终采用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高效旋流沉淀澄清技术’,简称HPS澄清技术,主要针对高含沙水进行澄清处理,它的特点是处理效果好,在原水含沙量最大达到60公斤每立方米的情形下,仍能通过常规工艺把水质浊度处理到10NTU以下,满足工业用水需求。这项技术还具有建筑物占地面积小、全程重力流、节能降耗等优点。”陕西水务发展集团韩城市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禹门口抽黄改造工程负责人晋波说。
同时,在供水水质保障方面,该项目除在设计施工阶段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外,在建成后投入运营后,还将采用人工加智能的水质监测体系,从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全程实时在线监测和人工巡回监测,保障水质符合工业和生活用水标准。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该工程通过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成功突破多重施工难题。在取水工程(1标段)中,新建隧洞紧邻下桑线铁路,因爆破受限,将86.39m钻爆段调整为机械开挖(钻孔+劈裂器+破碎锤),24小时轮班作业,克服Ⅲ类硬岩、陡坡及出渣困难,虽工期延后8个月,最终安全贯通。
“主要建设难题还有因主副厂房基础低于黄河水位4~5m,所以采用机械破碎法替代爆破,减少基础扰动,并在狭小基坑内昼夜抽排水、分段浇筑,汛前实现混凝土基础超安全高程。输水管线(2标段)同步突破协调瓶颈。另外13.4km管线穿越龙门工业园与黄河湿地,面临危化企业邻近、地下管网交错、高压线密集及湿地审批难题。我们联合多部门勘查协调,高效完成行政审批与管线避让,保障全线按期推进。”晋波说,通过灵活调整工法、强化资源调度与跨部门协作,工程最终实现安全与进度双控,为区域供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一水多用,解民生之渴,润工业之田。据介绍,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项目建成后,可置换地下水2800万立方米,保障工业园区生产用水、8万多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让2.48万亩农田恢复灌溉。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保护、涵养、修复地下水资源和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目标。
据悉,该工程在今年抗旱期间已凸显其战略支撑价值。其作为韩城北部最重要的新增水源,极大地缓解了本地水库的供水压力,为科学调度水资源、精准保障北部区域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旱而无忧”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关键支撑。
下一步,该项目将聚焦构建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降损三大体系,重点谋划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管网漏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城区双水源建设、区域水网连通、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保护等项目,在节水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