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7月28日至8月5日,媒体报道团开启溯源探访之旅,将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image.png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作为黄河最大支流的渭河,流经甘肃天水,陕西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为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在渭河流经区域城市,渭南市与渭河关系最为密切。它不仅因居渭水之南而得名,而且是渭河入黄口所在城市。

陕西著名作家高建群曾是陕西渭水文化研究会会长,不仅在《大平原》等著作中涉及渭河,更于《渭河及渭河平原》中写道:“它(渭河)注定将要裹挟着它一路收集来的泥沙,在下游营造一片冲积平原,然后在平面上布满村庄,然后在村庄中造出一个大的村庄。那个村庄人们叫它千古帝王之都。一部中国的历史,有一半是在这个村庄的历史。”

媒体报道团与著名作家高建群就渭河文化、渭河与渭南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

问:在您心中,渭河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

高建群: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流淌,滋润着甘肃天水,陕西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城市,最终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入黄处随着黄河变化而变化,长度也每年变化,但目前的公认全长是818公里。

渭河、泾河、汾河谷地等,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在这些地方活动。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板块经过滚雪球式发展,才形成现在的面貌。这个“雪球”最初就在这三个地方。

image.png

问:您如何看待渭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高建群:渭河流经区域形成众多城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千古帝王之都的长安,就诞生于渭河流经区域。

根据最新考古成果,周王朝的先民们曾在陕北神木石峁遗址活动,时间大概是公元前4300年至3800年。有分析认为,大禹治水以后,黄河归槽,漫山遍野的水流没有了。归槽的河水,从晋陕大峡谷流走。半山上的先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只好走向山下,追随黄河迁徙,在甘肃形成大地湾文化。后来,他们来到了渭河源头,再随着渭河往下游走,到了宝鸡,形成了周文化。秦国的先民也是这样过来的。他们先到宝鸡,然后到岳阳(西安五屯镇附近)建立秦都,后来又搬到咸阳,最终形成了统一六国实力。

问:您如何看待渭河和渭南的关系?

高建群:渭河、泾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发源于陕北吴起县的洛河,为区别于流经陕西东南部的洛河,而又被称为北洛河。北洛河穿越大半个陕北高原,最终和渭河一起在渭南潼关流入黄河,在潼关形成了三河口。渭南文化底蕴深厚,在多条河流滋养下,形成了许多著名城市,例如韩城、合阳、潼关、大荔等。渭南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问:如果请您为渭南发展写一封“未来之信”,您会怎么写?

高建群:渭南存在很多历史文化景点。未来,希望渭南紧抓文化资源,通过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衍生品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宣扬关于渭河的渭南好故事。


责任编辑:邹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