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由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向智慧化和数智化时代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文旅产业基于新一代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重大变革。
去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其中位于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的长安十二时辰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名列其中。
近年来,曲江新区是如何通过打造沉浸式旅游为传统旅游消费带来新变化,又如何给游人带来新感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沉浸式街区——
古城夜游,触碰历史
走进陕西西安曲江新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
在上元安康踏歌台上,演员还原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在仙山红龙的青绿山水间,与“白居易”隔空对话……边走边看,视觉、听觉与情绪随着一场场演出逐步深入,沉浸到这场关于历史文化的美妙演绎中。
行走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不同故事中的人物,为这个智慧旅游沉浸式空间场景注入更多生动元素。这条唐文化体验主题街区集唐乐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通过虚拟现实手段让游客直观感受唐文化。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IP+夜游”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夜演、夜游、夜市三大“夜经济”板块,吸引更多游客放慢脚步深度体验,有效提高了过夜游客率,带动了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
近年来,“沉浸式文旅”一直是曲江挖掘自有文旅禀赋、叫响品牌的“主打歌”。近日,落地于大唐不夜城新华读书阁的这个剧场,不出所料地出圈了。
“大唐盛典,万国来朝。长安夜市,游客化身狄仁杰弟子,解锁真相……”《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以《唐朝诡事录》影视IP为蓝本,以“沉浸剧场”为卖点,该国潮剧场的“组合牌”十分迅速地捕捉了人们的注意力。再有骑乘装备、VR技术和全感系统的加持,大唐盛世的“沉浸体验”就这样引爆了口碑。
沉浸式演出——
全景还原,亲历剧目
在曲江,“沉浸式”交互在线上数字文旅体验中“大显身手”的同时,在线下实景游览中,“沉浸式”场景的打造,也成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的创新“引爆点”。
在西安城墙景区和大唐不夜城内,使用“无人机+VR”形式漫游景区的“沉浸式”游览形式,带给了游客们感受大唐风貌、古都韵味的全新感官体验。
据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云平台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无人机自动飞行,借助VR形式打造出3D视觉效果”。游客们如同由无人机“载”着飞行般,或“极速穿越”,或“云中漫步”整个景区。同样,在大唐不夜城,使用AR眼镜导览畅游景区的形式也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沉浸式”场景的打造离不开“沉浸式”设施的运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由全息投影设备打造的“沉浸式”演艺《霓裳羽衣舞》,通过科技赋能,带给前往游览的市民游客震撼而逼真的视觉体验。
而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展示的方式也添加了“科技感”,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的观察角度、距离点位,含元殿、宣政殿等遗址的3D复原彩图将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
沉浸式展览——
科技赋能,跨越时空
基于爆火影视IP进行的空间重构与想象再造,让人们本着“走进故事”“与影视角色互动”的好奇心进一步探索,让剧场成为“沉浸体验”的场域,也成为人们短暂抽离生活的“想象空间”。
这样的“沉浸式”空间,在曲江还有许多其他面向的成功尝试。
红墙黛瓦、古诗词路、盛唐天街,这是空间构造上的“沉浸”基础;唐风演艺、李白对诗、“不倒翁小姐姐”牵手互动等,这是互动演艺模式上的“沉浸”体验。
易俗社文化街区的“东邦哥”,大唐芙蓉园的《寻梦·芙蓉里》,西安城墙下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来自张艺谋导演的《无界·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这是场景上的“沉浸”体验。
此外,以盛唐风华作背景、以诗词歌赋为底蕴,串联曲江池与芙蓉园就构造出历史文化交融之感,这是文化IP串联呈现出的“沉浸”背景。
同样,大唐芙蓉园内运用“沉浸式”设施打造的超时空唐乐舞剧《梦回大唐》,则以“盛唐风+黑科技”突破空间桎梏,全新的舞台、震撼的音效、精密的机械……视屏影像与灯光糅合为整体,带领观众进入震撼人心、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盛唐之旅。
从沉浸式漫游景区、数字化复原唐时乐舞,到沉浸式演艺,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消费场景,打破的是表现形式和游客之间的界限,让人们真正“走进”场景,才能形成文旅消费的全新体验。
这些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呈现着曲江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耦合。近年来,曲江新区相继出台的《曲江新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曲江新区发展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工作方案》等政策,也为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的智慧蝶变做足了支撑。
未来,曲江新区还将着力推动VR/AR、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激发蓬勃发展新动能。